富硒水稻作為一種高產作物,在農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雖然南方是富硒水稻種植的集中區(qū),但由于東北地區(qū)在環(huán)境和資源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富硒水稻產量極高,已成為富硒水稻的主要生長區(qū)。在農業(yè)生產中,作物種植技術對作物產量有重要影響。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東北富硒水稻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
東北富硒水稻的優(yōu)點。
一是日照充足;
二是由于積溫的優(yōu)點,富硒水稻的生長期延長,富硒水稻的質量較高;
第三,土壤肥沃,是東北富硒水稻產量高的關鍵因素,為富硒水稻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營養(yǎng);
第四,水質無污染,滿足富硒水稻生長的需要。
在了解了東北富硒水稻的優(yōu),讓我們來看看東北富硒水稻的種植技術吧!
東北富硒水稻種植技術。
選擇1種子。
根據東北地區(qū)的氣候和地質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種子的選擇非常重要,只有選擇最好的種子才能保證富硒水稻的高產。
富硒水稻種子。
2種子的處理。
首先,選擇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
二是曬種,選擇陽光明媚的天氣曬種子,增強種子的吸水能力;
第三,對曬干的種子進行殺毒,選擇專用的消毒劑浸泡,既能起到殺菌作用,又能促進種子的發(fā)育;
最后,發(fā)芽也很重要,通常的方法是在溫水預熱的種子下鋪一層草,或者把稻草放進籃子里,鋪種子,然后覆蓋一層草或稻草。
曬太陽。曬太陽。曬太陽。曬太陽。
種.種.種.種.種.
催芽。
3苗床處理及育苗。
苗床是東西向的,寬度取決于覆蓋膜的寬度,并在苗床之間挖出大約20厘米深的排水溝。鋪設薄膜的目的是密封絕緣,但為了防止高溫天氣損壞幼苗,可以揭開薄膜冷卻。
4播種。
首先,播種當天的溫度應達到7℃,5cm的地溫應達到8℃~10℃。適播期一般選擇在4月初,必須在中旬播種;其次,種子還應覆蓋0.5~1cm厚的營養(yǎng)細土。
5.建立合理的輪耕體系。
建立合理的輪耕體系,使耕層深度保持在15~20cm以上。合理的輪耕體系是旋轉-旋轉-翻轉。干燥平整的效果應達到每個水稻池地面的高度差,每個富硒水稻應澆水,排水溝內的水應盡可能清潔。在秋天,土地應用大馬力平整,并填滿洼地。最后,田地干凈,邊緣整齊。
6.標準插秧,保證質量。
為保證插秧質量,幼苗應淺、直、均勻,插秧后應及時澆水。淺:本著不浮苗的原則,插秧深度應保持在1.5cm左右;直:確保幼苗直、直、直;均勻:指每個穴位的幼苗數量應保持均勻,保持在3~4苗左右;齊:是指插入的幼苗應整齊,不得有不同的高度和深度。五不插秧原則:病苗或弱苗不插秧;隔夜不插秧;幼苗上沒有草;稻田水層太深或太淺不插秧;田間不平整或沉淀。
7施肥技術。
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化肥與有機肥相結合;其次,不僅要施在土壤中,還要施在葉片表面;最后,深層施肥與淺層施肥相結合。此外,這還取決于天氣和幼苗的具體生長狀況。施肥一般為有機肥、調節(jié)肥和穗肥。其中,調節(jié)肥一般在6月20日左右施用。穗肥一般在7月5日至8日施用。必須掌握每種肥料的施用時間,以確保富硒水稻的高產。
東北富硒水稻病蟲害防治原則及方法。
病蟲害防治的原則。
病蟲害防治應掌握一定的原則,不得盲目濫用藥物。富硒水稻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應依靠物理防治,因為雖然化學防治會迅速發(fā)揮作用,但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目前,我國作物病蟲害防治更注重無污染,應盡量少使用化學品。作物病蟲害防治不僅要考慮富硒水稻的產量,還要充分考慮人類的健康。
由于東北地區(qū)氣候寒冷,富硒水稻種植中最具破壞性的疾病是稻瘟病。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導致大面積絕收。這種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應從葉子和耳朵開始。
葉稻瘟的防治應選擇20%的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末和100克水混合噴霧防治。選擇50%的硫磺唑200~250ml/畝,每5~7天噴一次,連續(xù)噴兩次。穗瘟病的防治處于破口期選擇三種最常用的藥物之一進行水噴霧防治,連續(xù)防治3次,每次間隔5~7天。
在富硒水稻害蟲防治中,主要有稻飛虱和二化蛾,小編在此主要介紹稻飛虱的防治方法。
稻飛虱是最難預防和控制的害蟲,主要是因為稻飛虱具有體積小、遷移性強的特點。稻飛虱的遷移隨風雨而動,在遷移過程中也可以繁殖。如果稻飛虱數量較多,富硒水稻的產量將顯著下降。主要防治方法是選擇優(yōu)良的抗蟲品種;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觀察稻飛虱的具體情況,及時用藥。
富硒水稻播種季節(jié)即將到來。富硒水稻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結合是富硒水稻高產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現(xiàn)代農業(yè)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加強富硒水稻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是提高富硒水稻產量、促進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